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早期的沙田巿中心

改變土地用途是都巿化的先決條件。
50年代,將鹹水田改建沙田墟巿。
70年代,清拆沙田墟巿以建設新城巿廣場。
80年代,沙田農地的消失 



1971年的沙田墟,即沙田巿中心前身。當時的沙田墟亦有一定的規劃。
 

6﹚政府發展沙田的背景
        沙田第一份規劃圖則於一九六一年由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定,其後經當時的港督會同行政局批准。根據這份圖則,沙田的人口可達約360,000人,而人口密度最高為每公頃750人。雖然圖則建議把少量土地劃為工業用地,但當時沙田只被視作九龍一個近郊住宅區。
為了紓緩市區的擠逼情況,當局需要在沙田興建大量徙置屋邨。因此,當局對一九六一年的圖則作出檢討,以容許在沙田進行較高密度的住宅和工業發展。經過進一步的規劃和工程研究後,當局制定了一份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取代一九六一年的圖則。在一九六五年時,當時的工務局擬備一個綜合發展計劃,建議在沙田發展一個新市鎮,人口約為100萬。根據這個計劃而擬備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最後於一九六七年獲得通過。於七十年代初,當局擬備一份經修訂的發展計劃草圖,把沙田發展完成時的人口定為50萬人。沙田於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大規模填海,自此之後,人口不斷增加。

資料來源:
《新界規劃小冊子——沙田》,政府規劃署,http://www.pland.gov.hk/press/publication/nt_pamphlet02/stn_html/index_c.html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急劇移入的人口對香港的經濟轉型有很大的影響,戰後新移入的人口,為本地發展帶來大量資金、專業知識,及廉價勞動力,使香港經濟朝向加工工業的發展,政府要推動經濟發展,必須開拓工業區,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及疏導密集的人口,發展工業區遂變成1950年代城規的首要目標。
中國的移民人口流入是人口增長的最大動力,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人口,不單是新的勞動力,且亦帶來新的流動資金,新的經濟動力可以說真接推動了對沙田經濟的轉型。 」

資料來源:何佩然,《地換山移—香港海港及土地發展一百六十年》,香港:商務,2004,頁142、156。
1976年的沙田墟。

7﹚「溫黛」吹襲沙田
在颶風「溫黛」侵襲下,沙田區的損失最為慘烈,無論人命和財物損失,都居全港之冠。
受災最嚴重的地點主要位於低窪地帶的沙田墟,以及白鶴汀、大圍、火炭、下禾輋、上禾輋、落路下、排頭等村,當年上述地點尚未發展,仍位處海濱,狂風吹襲時,潮水上漲,其勢洶湧,從吐露港直掩沙田,霎時間,以上各村墟都被潮水包圍,水深一度超過十呎,數百屋宇頓時被淹沒,數千災民狼狽逃命,呼喚爺娘之淒厲聲與狂風暴雨聲交織着。
由於沙田墟樓房密集,大量商舖和住宅物品被沖走,包括數百包白米,生果、雪櫃、汽水、傢俬、汽車以及其他物品等一概被沖走,可漂浮的漂浮,不可漂浮的不斷堆積,城門河上則漂流數以百計的牲畜,死豬、牛、馬匹,全部發脹,臭不可當。
「溫黛」對於白鶴汀村民來說,是一場滅絕性浩劫。該村位於沙田墟西側,地勢比沙田墟更低,村前有一條四呎高的堤壩,巨浪烈風湧至時,首先摧毀堤壩,隨即淹沒全村二百多間木屋,水退後,全部坍毀,蕩然無存,有二百多名居民走避不及,即時被狂濤捲走,其後現場發現有數十具屍體。
                 至於灣泊在沙田墟對開海面的漁船在潮水張時,沖走的沖走,摧毀的摧毀,其中有十多艘被捲入沙田墟,潮退後,這些漁船都擱置在大樹上或橫躺在馬路上。


資料來源:
〈「溫黛」對沙田造成浩劫〉,《文匯報》,2002922 日。

傷亡最慘重的白鶴汀村﹐位於沙田墟消防局後面的大壆之下﹐居民千多人﹐昨上午十時許﹐颶風正面吹襲沙田﹐這地區空曠﹐且風力甚大﹐加上大埔吐露海峽潮水高漲﹐暴風夾雜著巨浪﹐約在十分鐘後﹐水位高達十多尺。白鶴汀圍壆﹐高廿多尺。但在這猛烈的風浪衝擊下﹐開始崩毀﹐洪水像萬馬奔馳﹐瀉向這石壆兩旁的屋宇。由於來勢太急﹐居民來不及走避﹐且風浪巨大﹐通往沙田的壆基又被沖斷﹐無路可逃﹐各人喚娘呼子﹐慘不忍聞。估計有數十人被溺斃在洪水中。另有些被石壆壓著的屋宇﹐據一些死裏逃生的災民說﹐相信有數十居民被壓死。

資料來源:
〈溫黛風災慘重居歷史次席〉,《香港商報》,20021111日。



以下是一位沙田墟居民的生活點滴:
沙田是個山明水秀的地方,海灣上泛著小艇,墟內近海一方的屋群,基本上是住宅,環境清幽。在墟內生活的人,都是熟識的面孔,彼此相見相識,墟內的治安不錯,生活很純樸,人與人之間感情真摰。那時,常常有外來者帶著器具,來到沙田墟附近的空地寫生,大抵是要把沙田優美的山水寫下來。
墟內有糧油食品、洋貨雜貨、菜館、士多香煙生果、服裝布疋、藥品、理髮、冰室、洗染、紙紮舖、五金店、醫務所等形形色色的商舖,滿足墟內及附近村落居民的生活所需,除此之外,有街市、銀行、公廁、學校、教堂、戲院、郵局、消防局、水渠通、沖廁設備等較現代化的社區設施。
196291,颶風「溫黛小姐」挾其雷霆萬鈞之力,襲擊本港。我家附近的白鶴汀圍壆被沖毀,造成四十年來僅見的大慘劇。倚建在圍壆兩旁的二百多間木屋,全被水淹沒及沖毀,居民無路逃生,傷亡達百餘人。沙田墟全被洪水淹沒,水位深達五六呎,六百多間商號倒塌或被水沖毀,損失達數百萬元。包括我和家人在內,初步登記的災民達二千多人。

參考網站:繁榮的沙田墟巿:http://shatin.hk/page.php?main_cat=2&sub_cat=18&id=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